校友捐赠,大学收获的不只是金钱
校友捐赠不是新话题,近日再次被激活,缘于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1月18日收到总额7800万元的捐赠款,是一个相当不小的数目。关键还在于,如此引人注目额度的捐赠款,捐赠人的真实姓名不想为人所知,只知道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老校友。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院100周年来临之际,这名老校友出于感激当年武汉大学对自己的关爱和培养,决定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匿名捐赠给母校。
巨额款项加上匿名捐赠,都是网络舆论场上的良好要素,由此激活了校友捐赠话题,也是不足为奇。
就在武汉大学校友匿名捐赠前一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清华大学累计接受校友捐赠47.20亿元,问鼎榜首,再次刷新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最高纪录;北京大学获赠41.97亿元,排名第二;武汉大学表现亮眼,以30.43亿元排名全国第三,创历史最高排名。
校友捐赠已成为评价一所大学的核心指标,关涉到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满意度、校友慈善意识、社会影响力、校友商业成就、学校治理能力、校友工作成效等事项的考核与评价。校友捐赠在我国的制度化意义上的发展,启自1994年成立第一家大学基金会,迄今全国已有600余家各级各类大学基金会,通过联系校友、服务校友、回馈校友等各种方式,为大学发展筹措更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壮大教育事业。
校友愿意给母校捐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谢、感恩、感激,觉得是母校给了自己成长的机会、发展的基础,是母校帮助了自己。去年3月3日,1995级北京大学校友李永新和他创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会为母校捐资10亿元。这是北京大学建校以来获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也是最大一笔校友捐赠。
李永新在捐赠仪式上的演讲中谈及,因为家里特别贫穷,自己当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时候,最担心的并不是学业问题,而是吃饭问题,但是他一到北大就获得了助学金,后来也获得了北大的奖学金,尤其是北大后勤系统的餐厅,还为他们特困生准备了一些特别的菜和免费的汤。在此之前,李永新已经捐给北京大学1.8亿元,随着自己事业不断发展,他源源不断地回馈母校。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之一。除此以外,校友捐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爱母校。不管是重点大学的校友,还是普通大学的校友,能够积累巨额财富的人都是少数。正因为如此,虽然捐赠巨额款项的杰出校友值得关注,理应获得大家的掌声,但那些愿意捐赠非巨额款项的普通校友同样值得关注,他们是每所大学中校友的绝大部分。在对校友捐赠的整体评价中,不应该只看每所大学获得的校友捐赠总额度,还应当看校友的捐赠比例。世界上个别著名高校的校友捐赠比例高达70%,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校友在离开学校之后,愿意给母校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中外大学校友捐赠文化不一样,不好简单比较中外大学的校友捐赠,特别是中国大学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校友捐赠事业的时间并不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大学要明白的是,在校友捐赠这件事上,学校收获的不只是或多或少的款项,还有校友们对母校满满的爱。但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每一份爱都缘于“被爱”,大学要做的是,给学生在校期间予以尽多的爱,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有质量的教育、有温度的关怀、有尊严的沟通。
学校的付出,当然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不是要“算计”学生未来走出校门如何回馈学校,但是,学校要想“被爱”,就要给学生以真爱,要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所以说,校友捐赠比例更能显示有多少人离开校园之后还记得爱母校,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不是校友捐赠金额的多寡所能简单衡量的。
对于大学来说,要尽一切可能保持和校友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让联络校友的各种手段极大地丰富起来,沟通成本明显降低。不仅如此,学校在维系与校友情感的认识理念上,还要注意在物理空间的改造上,如何给校友们尽可能保留记忆的原貌。这是特别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大学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甚至是校园里的道路,在校园规划建设中经常被改变,以至于很多老校友归来时,已经人非物是,情感寄托少了不少附着物。
大学重视校友捐赠,更要重视校友们的感受--不仅要关心校友在校时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关心校友离开学校后的校园记忆和爱的寄托。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s.cn/zonghexinwen/2022/0124/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