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维运、机器人“代工”……18项高校科技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智能管道维护移动机器人。? ?记者高勇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4日讯(记者万凌)香樟树为什么存活不久?大数据告诉你!历史建筑的廊柱是不是该维修了?智慧平台提醒你!疏捞工人水下作业太辛苦怎么办?机器人来帮忙!9月24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双智”专场结出硕果,国内高校18项智慧城市和智能建造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汉敲定应用转化的合作方,项目签约总金额近7000万元。
中国中铁展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模型。? ?记者高勇 摄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天现场签约的科技成果普遍运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物联网和BIM等先进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建造、市政道路桥隧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维护、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
中建三局展示的造楼机模型。? ?记者高勇 摄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及湖南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率队,与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协议。
汉南通用机场飞行区扩建项目模型。? 记者高勇 摄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建筑智能更新运维平台、城市管道水下作业机器人、国博智慧展馆内部管理系统、石化智能工地、下一代智能盾构成套关键技术将分别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昌区、江岸区、汉阳区和青山区落地转化应用,具有区域跨度大、应用领域新等特点。当天的专场对接活动中,共建城市地下空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博智慧展馆内部管理系统等11项科技成果有意落地汉阳区。
中国铁建重工研发的盾构机。? 记者高勇 摄
“高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案。”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军民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之间的校企合作由来已久,他们在建造国际博览中心和武汉国际会议中心时就运用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多项工程技术,周迎教授团队与新城国博公司正在合作开发的智慧展馆内部管理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的能源供应、资产管理、场馆排期等内部问题,并且进一步优化智能交通导航等观众服务,让办展更专业、服务更人性化。
历史风貌虚拟实验室的VR文旅体验。? ?记者高勇 摄
【编辑:丁翾】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s.cn/zonghexinwen/2021/0927/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