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楚”的大学简称:一提“南大”,
对多数大学生来讲,当高考报志愿想去了解某个心仪大学,或者在新生刚入学的“新生章程”中,对于大学的全称和简称,甚至是英文名都会作必要讲解。这样一来,是让各位学子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第二是作为大学的形象化解读和加深学校形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各类网络语言也随之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深受网络语言的冲击,各种新兴网络词汇、字母简称词、谐音词以及简称词汇等,深受网络和年轻人的喜欢。
其中,为了各校学子和社会的称谓方便,中国的高等学校基本上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简称。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北大”,就是由北京大学化简来的。
简称,不光是为了方便好记,更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会因为大学简称,而闹出一些“乌龙事件”。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大概有两三千所。
因为中国大学数量太多,大学简称很难唯一,所以各种大学简称往往会出现“撞名”的现象,因为学校简称让人引起的误会或混淆情况频出。不过,如果大学的简称称呼不好,是要闹笑话的。
就像一提及“南大”,不管是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南开大学、南华大学还是南通大学都纷纷坐不住了,把这个宝贵的简称抢来抢去。更因为多年前,南昌大学在官网公布章程,将自己简称为“南大”一事引起热议。
按照大家默认说法,一般是将“南京大学”约定俗称为“南大”,但是南京大学刚表示不满,天津的“南开大学”又坐不住了。
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南开大学是最早使用“南大”这一简称的学校,不过一直以来,南开大学也是因为“南开”这个简称被大家所熟知,并未准确指定“南大”为自己唯一官方使用简称。
甚至包括南华大学和南通大学,也都是以“南大”自称。
因为教育部并未准确对于高校章程中,关于本校的简称规范作出限制或者详细规定,所以这场乌龙事件只能不了了之,以后尽量避免因为简称一事引发争议的情况发生,也同时希望各大相关高校之间能仔细商议妥善解决此事。
其实,大学简称不光是为了方便好记,也不是为了网络简称潮流,而是有以下几种原因。
▲在平时生活的日常交流中,为了减少字数方便表达,尤其是对于大频率重复的名词,简称的使用就是非常方便的表达。而也正如此,像那种低频率次数很少用的名词,一般也不会去简化它。
▲简称和特殊称谓,因为固定化和高频率使用化,也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符号化意义。一个大学能有一个简单响亮的符号化语言,不光是韵律和节奏上更让人记忆深刻,包括对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提及频率,也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其实不光是大学简称,不论是繁体字简化为现代的简体字,还是当下简称语言的兴起潮流,按照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要兼顾清晰和经济,所以一直在复杂和简化两者之间徘徊。
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再到现代汉语,语言始终是向着繁杂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详细和精确。而近年来网络的兴起又让语言有简化现象,变得越来越简洁,但是语言的文字形式可能是在不断简化的,同时又有新的词汇在不断更新迭代,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语义也是日益丰富的。
在平时,又该怎样对简略词语进行规范得当,避免出现以上大学之间因为相似简称傻傻分不清的情况呢?
▼首先, 应该做出相应的制度规范,不管是对于官方的文件下达还是出版物等比较官方正式的文件和通知中,都需要 做到规范名词的带头作用。▼其次, 也要做到互相尊重,或许在几十年或者百年的名校历史中,一个学校的简称已经根深蒂固被大家公认。而且在一些教育部更早批准的学校章程中 早已确定的学校简称,那之后的学校就要注意规避。▼第三,其实学校简称只是一个口语化称谓,简称不是评判一个大学教育水平的标准,不是说最后“南大”花落谁家谁就是最优质的大学。与其把时间花在纠结学校简称上,教学质量的大力提升才是学校脱颖而出的关键。
▼另一方面其实也应该比较宽容一点,不管是哪个“南大”,都只是一个亲切称呼母校的称谓,也只是一个交流工具,本意也只是为了能让交流者更好更方便地沟通交流。无论网络省略词怎样改变最终也是以交流为最终目的。而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简化词的使用,也会在生活的交流用语中沉淀保留下来。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s.cn/zonghexinwen/2021/03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