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03分遭11所美国大学拒收,只能上清华,毕业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2010年的六月,当夏日初暑的风伴随着高考的落幕,无数寒门学子挣扎于报考学校的抉择中时,北京理科高考状元却将眼光投向国外。 这样一个只有十七岁的略显瘦弱的少年,希望能够
2010年的六月,当夏日初暑的风伴随着高考的落幕,无数寒门学子挣扎于报考学校的抉择中时,北京理科高考状元却将眼光投向国外。
这样一个只有十七岁的略显瘦弱的少年,希望能够在国外的花花世界一展宏图。然而,正当他自信满满地申请了国外在榜的知名大学时,十一所美国大学均拒绝了他,他无奈,只能选择推开清华这第二扇大门。
他,就是李泰伯。
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在被十一所美国高校一致拒绝后,曾遭到无数的质疑,有人说他“崇洋媚外”,有人说他是个“书呆子”,只会读死书。然而任何流言蜚语都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打磨,李泰伯十年的传奇经历也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少年时德才兼备刻苦钻研
李泰伯的姓名出自《论语》第八篇泰伯。泰伯是周朝始祖的长子,但是其父认为三子的儿子姬昌有德行,因此有传位于三子想法。在泰伯得知其父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时,并未争抢,为了避嫌,甚至没有在其父死后回来奔丧。
因此孔子认为泰伯是有隐德的君子,并不以博得君主美名为理想。父母取名“泰伯”,就是希望他能够像泰伯一样淡泊名利,拥有真正超脱世俗的德行,不惧世人的言语。
“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是领袖级人才。”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沈献章对他的评价。
李泰伯从小爱好广泛,酷爱音乐和绘画,有时候来了兴致,甚至喜欢作曲一首。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及各种公益活动,组织领导学生会和其他社团,是学生会会长,作为班长的他经常帮老师分忧,老师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李泰伯在高中时和老师开办了联合国模拟大会,心系世界和平发展,不仅自己眼光长远,还号召学校的同学们加入。
这样一位活跃、健谈而又有远见的学生,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书呆子”,反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榜样。
直到保送北大数学系的消息传来后,他却放弃了保送的机会,对此很多人感到不解。然而优秀的人通常是心胸宽广的,李泰伯想要追求的并不是一个安稳的未来,而是一个经自己规划的、具有挑战意义的未来,这也能够印证他之后选择美国高校的原因。鲤鱼跃龙门——跨越高考的分水岭
李泰伯不仅积极参加学生时期的活动,在学习上更是毫不忽视。不仅喜欢钻研,还能够举一反三。就这样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沉淀后,李泰伯打响了他人生的第一战——高考。
他一举拿下高考状元,并为了之后能够顺利拿到国外高校的offer而努力准备。
仿佛一切都是那样顺利,李泰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哈佛、耶鲁等美国十一所高校发出了留学申请。
然而这时,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11所美国高校竟然都拒绝了这样一位优等生。
李泰伯遭遇这样沉痛的打击后,并没有继续坚持出国这样的出路,峰回路转,决定报清华电子系,并且同时报考了港大和港中大。
正是这样坚韧、努力的性格,才使得他没有被路途的蜿蜒打败,也没有被胜利道路的曲折迷惑。
他的心中仍旧抱有想要出国深造的想法, 因此他选择“曲线救国”,先在国内的高校打下基础,等到时机成熟再一步步达成终极目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即便他之前失败,但是多年的打磨使得他在高考的挑战中如入无人之境。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他最终踏上了清华、港大的道路。
李泰伯进入清华电子系进行一年委托培养,随后又辗转进入香港大学。经历了两大高校的考验后,2012年他终于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
并且在这之后他又进入约翰普金斯医学院就读博士,取得医学及工程学双博士学位,圆了自己的医学梦。
这样看似眼花缭乱的履历背后,是无数汗水和辛酸的付出。李泰伯的优秀与他的坚持、努力是成正比的。正是他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促使他能够一步步达到自己目的。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s.cn/zonghexinwen/2021/0306/484.html